隨著寺廟的商業化進程,它們對佛教用品的需求也將逐步提升。這時候,我們往往需要借助客戶行為研究去分析客戶的現有階段決策過程以及遠期需求。本小節將著重分析這兩個維度的需求,在這個基礎上分析論證在這個情況下會給周邊產業帶來怎么樣的機會與挑戰。
1、寺廟采購業務決策流程
往往我們需要借助客戶和消費者的行為決策研究來制定相應的產品、傳播和公關策略。就目前的市場來看,佛教企業的主要客戶來源還是寺廟,而寺廟的決策者和出資人往往是方丈,搞定了方丈也就搞定了項目。寺廟的采購決策往往有如下流程:方丈認為有擴張需求→集體決策擇址→與當地政府商談立寺事項→規劃規?!巹濓L格→規劃預算和采購→產生佛教用品需求→業內詢問、網絡查詢、特殊關系→招標→投標→訂單合同→施工生產。這一套決策流程不算復雜,但是幾乎每一環都涉及到政府和政策性問題,所以如何在每一環把握住客戶和政府的動態和喜好就非常重要了。
2、寺廟現階段的需求
拿少林寺舉例,在過去的五年里,少林寺擴張的速度驚人,先后在四川、昆明等地下設了“分公司”。并且橫觀整個寺廟產業,現在每個寺廟也正在極力擴充自己的“勢力范圍”。在這個情況下,基本建設需求就被拉大,包括古建筑群、佛像等大宗業務;另外也包括了如牌匾、對聯、神龕等古建筑配套產品;在這個基礎上還有更大的一塊市場是消耗品,比如香燭、佛燈、燈油等容易消耗的物品。
在寺廟商業化的道路上,無疑給佛教產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和機會。這時候佛教產品企業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盡量把公關工作做好(上篇文章分析過,公關要素是佛教產業的成功要素),如果可以,盡量以低價和戰略聯盟的形式搶占市場份額。
3、寺廟的遠期需求
寺廟這個行業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因為它的運營核心是建立在一種信仰之上。如果核心一旦丟失,那么這個行業將不攻自破。結合我們的分析,從長遠來看,寺廟商業化并不是一條維持信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消費者”將逐漸對這個信仰失去信任和崇拜。所以,只做寺廟的生意只是短期或者中期的選擇,而長期來看,佛教產業需要轉型,否則將遭遇黑天鵝的麻煩。
就現在來看,個人市場是非?;鸨囊粔K市場,因為它不管從短期、中期、長期來看都是一種剛性需求,并且與外界無關,是消費者從內心而來的信仰,所以,佛教產業應將目標市場逐漸往個人轉移。另外,佛有很多,各司其職,所以應當更加精細地細分市場,創造概念,而不是大一統地理解為“香就是香,佛燈就是佛燈”了。 (石章強)